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党团建设 正文

青马读书月|诵读红色经典 ,传承红色精神(二)

作者:时间:2024-12-28点击数:

《西柏坡:新中国前夜的小山村》1948年5月27日,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经过一年多的战略转移,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,在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这个风景秀丽、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,指挥了以解放全中国为最终目的的三大战役,召开了承前启后的七届二中全会,为新中国的诞生进行全面而长远的规划。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“中国命运定于此村”,可以说,西柏坡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,诞生于这里的“西柏坡精神”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
为了帮助学员们进一步了解党在西柏坡的光辉历史,学习传承伟大精神内核,为今后学习工作坚定理想信念。电子学院团委特开设阅读《西柏坡:新中国前夜的小山村》交流学习月。大家快跟着一起来学习吧!

第一部分:历史的转折

1947 年,中国内战全面爆发,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企图消灭共产党。三月十八日,胡宗南率大军进攻延安。与此同时,中共中央开始了战略转移。作者通过描写战争的紧张氛围和中共中央面临的局势,引出了故事的背景和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。

第二部分:进驻西柏坡

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,一路东进,于五月份与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汇合。到达西柏坡时,毛泽东望着对面起伏的群山,感慨这里与延河的不同景色,任弼时也表示到了决战的时候。作者展现了领导人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期望,他们决心在这个小山村迎来新中国。

第三部分:西柏坡精神的孕育

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工作和生活,强调了西柏坡精神形成的过程。周恩来总理风趣地说“我们一不发人,二不发枪,三不发粮,就是天天发电报,就把国民党打败了。”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运筹帷幄的从容与底气。

第四部分:土地改革运动

中央在西柏坡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,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,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。书中描写了农民们翻身做主后的喜悦和对共产党的支持,为后续的革命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
第五部分:战役的谋划与指挥

在西柏坡短短 10 个月里,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指挥了 24 次战役,发出 408 封电报。这里详细描述了党中央如何制定战略决策,指挥前线作战,展现了领导人的非凡决策艺术和军事智慧。

  下面是各小组的读书笔记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成果吧!


Copyright©2024  沧州交通学院 |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  地址:河北省黄骅市学院路2009号  邮编:061199